• 首页
  • 科协简介
  • 组宣工作
  • 学术学会
  • 科普工作
  • 党建工作
  • 四大专题

    雾与霾

    2018-04-02 21:01:18作者:来源:光明日报点击:

       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气温达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时(即露点温度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蒸气凝结生成雾。根据凝结的成因不同,雾有数种不同类型。

      f11f3a292df5e0fe7ba21096566034a85fdf72eb.jpg

         当气温高于冰点时,水汽凝结成液滴。当气温低于冰点时,水汽直接凝结为固态的冰晶,比如冰雾。因为露点只受气温和湿度影响,所以雾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空气中的水汽大量增加,使得露点升高至气温,从而形成雾,比如蒸汽雾和锋面雾;二是气温下降至低于露点而生成雾,比如平流雾和辐射雾。雾和云的不同在于,云生成于大气的高层,而雾接近地表。
         霾,也称灰霾(烟霞),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目前,在我国的部分区域存在着4个灰霾严重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雾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
         1、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6、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产生雾霾的条件:雾霾常常相伴而生,大范围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在有利的天气条件下可维持数日。利于雾霾维持的天气条件包括:一是风力小,不利于污染物在水平方向扩散;二是低空大气层结稳定,近地面易出现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垂直向上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边界层积聚。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葫芦岛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葫芦岛市龙港区海星路3号 邮编:125000 联系电话:0429-3113060

备案/许可证编号:辽ICP 20210133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