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科学素质工作纪实
2011-06-05 23:56:18作者:金谦来源:点击:
十一五期间,葫芦岛市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2010年底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市“十二五”规划,更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建立科学素质工作推进机制
(一)建立领导机制,形成工作合力。2006年12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动员大会,成立了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相继下发了《葫芦岛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葫芦岛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文件。有关成员单位,进一步对工作进行了统一规划和部署。全市各县(市)、区全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任务分解实施方案。
(二)树立先进典型,推动工作开展。2007年7月,我市在绥中县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各县区领导小组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主管领导参加会议。绥中县、团市委等作了经验交流。2008年葫芦岛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总结了我市前一阶段《纲要》工作的进展情况。
(三)加强工作宣传,营造社会氛围。每年科普日活动中,都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纲要》、《科普法》。如2007年9月15日科普日活动中,市委副书记郑宏伟发表了《深入开展科普日活动,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电视讲话,诠释了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明确要求。2007年11月至2008年6月(与省科协同步)在全市开展了首次全民科学素质调查。
(四)抓住发展机遇,开创新的局面。市科协、市纲要办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抓住市“两会”时机,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要求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报告》。报告和建议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已经正式纳入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把全民素质工作纳入机关目标考核责任制,将全面推动此项工作深入开展。
二、突出重点,密切配合,切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一)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发挥科技馆、青少年宫、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积极作用,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激发中小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欲望,提高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一是开展了“科普进校园”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科创赛”,举办了发明创造作品、科学幻想绘画、科学研究论文、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了纸飞机模型竞赛、智力七巧板竞赛、国际数棋竞赛。为解决县区和农村中小学交通不便的难题,深入到县乡30所学校,开展“流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
二是举办科普日暨首届青少年科技教育节。开展了向中小学赠送科普读物活动,开展了省科技创新赛成果巡展活动,开展了智力“七巧板”竞赛、国际数棋竞赛等活动。在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兴城市温泉小学、象山社区等学校、社区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经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组织委员会下设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审组专家评审,449名同学分别获得科技发明奖、科技论文奖、科学幻想绘画奖、国际数棋奖和智力七巧板奖;44名教师分别获得科教制作奖、科技论文奖。
三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阳光行动。团市委开展了“美丽太阳花”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专题心理健康讲座50余场次,发放“太阳花”书签1万余张,展出宣传板360余块,免费向各级团组织发放价值2万余元的培训教材,直接受教育青少年达5万余人,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工作者和家长达1万余人。
(二)以科技培训、科技示范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充分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宣传周、科普活动日等活动,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障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教育等,促进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市农委大力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开展集中培训950期,现场指导1950次,印发科技资料10.5万份(册),推广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农作物病虫害安全控害等新技术55项。遴选60个示范村,择优选定5000名基本学员,开展了设施农业标准化操作规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等内容的培训。
市科协深入开展“科普之冬”活动。第二十一届“科普之冬”活动,全市累计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558期,免费为农民发放科普图书3万余册,举办科普讲座230场,播放科教节目123期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2个。
市城乡就业管理局坚持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2010年,培训农民工9.5万人次,送技能下乡培训2.4万人次,同时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远程培训试点工作,将培训送到农民身边。
(三)以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以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职业技能,作为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工作重点,大力宣传普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科普知识,广大城乡居民科学健康生活理念明显提升。
在2009年科普日活动期间组织126名科技人员下乡42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27期;培训农业科技骨干1150人;开展科技讲座12次,受教育群众达2万余人;组织科普知识竞赛7场,参加人数600多人。邀沈阳市科普大学教授、教研中心主任林新先生作了题为《公务员保健常识》的科普报告。机关干部、社区干部240人参加报告会。
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全年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万人,创业培训1.1万人,特别是“4050”人员就业率达到95%以上。社区科普大学通过各种知识讲座、技能培训,在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工作中也正逐渐发挥积极作用。
(四)以干部教育为切入口,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市委组织部、市机关工委、市委党校牵头单位,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时,利用市委党校每年对全市公务员、市直单位领导干部进行全员培训。目前,培训班已举办十一期,共有1.2万多名公务员参加了培训。
(五) 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促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社区科普大学总校在抓创建、抓规划管理的同时,结合当前形势及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了微机培训班、法制教育班,健康生活知识讲座,防火、防台风、防地震、交通安全讲座等科普活动。编辑发放《生活物语》、《在自然灾害面前你准备好了吗?》科普读物1万余册。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科学生活意识。
三、夯实基础,整合资源,不断增强科普服务能力
(一)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增强科普工作能力。通过“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全市1174个70%以上行政村在“一站、一栏、一员、一校”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上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区主要公共场所都建有科普画廊,90%以上的街道、乡村都建有科普图书室、活动室。创建了市社区科普大学总校,创建市级社区科普大学25所,龙港、兴城、连山和南票共成立27所社区科普大学分校。创建科普示范学校25所,市级科普教育基地3处(科技馆、葫芦山庄、利伟科技馆)。在科普传播网络上,我市今年又建设了葫芦岛公众科技网、葫芦岛科技馆两个科普传播网站,锦天化科协在公司局域网上建立了“科普网页”。
(二)争取党政支持,科普经费投入逐步加大。通过人大对县市区《科普法》落实情况视察、监督,通过《纲要》实施情况督察检查,我市各地、各有关部门的科普投入明显增加。如建昌县2007年以来县财政拨付科普经费457万元,绥中县科普经费2010年达到210万元。市科协科普活动专项经费2010年达到了人均0.5元标准。科普经费逐步提高,为科学素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展馆基础建设,提升科技馆展教水平。为做好今年科普工作,科技馆对一楼进行整体装修,对周围环境进行改善,对给排水和消防设施进行了维护。同时,制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做好展览的讲解培训,制订讲解制度,保证观众的参观质量。去年邀请天津科技馆工程师来葫进行了技术培训。
2010年,主办了“趣味数学展”、“防震减灾”、“走近低碳生活展”三次大型科普巡展。向公众普及了地震知识、防震减灾知识,普及了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生活理念。展览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居民、工人、干部和教师、学生2万多人观看了展览。(2011-2-17 葫芦岛市科协组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