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记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渤船高级工程师李大用
2018-11-09 07:29:08作者:马东飞来源:葫芦岛新闻网点击:
李大用热爱船舶行业,立足岗位,勤奋钻研,开拓创新,具有较强的创新、求实、协作、奉献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学术道德、职业道德,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1月5日,在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提起李大用,公司领导和同事们赞不绝口。
李大用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高级工程师,从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多年来,李大用在思想、工作、生活、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经过不懈努力,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李大用主持、参与完成了“十一五”基础科研“厚壁高强钢构件自动化焊接装备技术工程化示范平台”;“十二五”基础科研“焊缝不清根高效自动化焊接技术研究”;“十二五”基础科研“奥氏体焊缝双面双弧技术研究”;“十二五”基础科研“厚壁构件激光电弧复合焊工艺与装备”等多个科研项目,并被广泛应用在生产实际中,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的利润。“目前,我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有‘十二五’基础科研‘大刚性奥氏体焊缝双面双弧技术研究’;973项目‘超高强度用钢焊接关键基础问题研究’;973项目‘原位纳米增强船用高强韧钢及焊接结构的重大基础研究’;辽宁省科技厅科研项目‘大型低温液货储罐建造’。”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科研项目,李大用如数家珍,“除上述科研项目外,还有‘十三五’基础科研‘机器人焊接工艺装备技术集成’;‘十三五’‘某结构集成制造技术研究’;‘船体临时焊缝焊接工艺优化及表面缺陷修补工艺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脉冲激光与电弧力协同作用下的小电流二氧化碳焊熔滴可控自由过渡机理研究’等。”
在进行这些科研项目研究的同时,李大用还负责产品大厚度超高强度钢焊接工艺制定、现场服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他在大厚度超高强度钢焊接过程冷裂纹的控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李大用的工作很多时候都在焊接第一现场,有时一忙就是一天。为了完成科研项目,李大用在下班后,又开始了“另一班”工作,做实验、写论文,不知不觉就忙到深夜。李大用凭借智慧和汗水,做到了工作科研两不误。
李大用在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技术普及和科技管理工作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诸多重要成果。
创新、求实、协作、奉献,是同事们对李大用的中肯评价。李大用曾先后主持、参与完成多项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在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技术普及等多个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由他参与完成的“新型厚壁大口径不锈钢及铜合金管道焊接技术”“钢错位同步双面双弧焊接技术研究及应用”等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受理发明专利5项。
另外,李大用撰写的《先进电磁控制埋弧焊工艺及电源装备研究》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焊接学报》(EI收录)上发表《10Ni5CrMoV钢错位同步双面双弧焊接接头低温冲击韧性及断口分析》和《10Ni5CrMoV钢GTAW不预热焊接可行性及实验验证》等论文5篇,完成《高强奥氏体焊缝双面双弧焊接技术》等国防科技报告2篇。
勤奋的工作,突出的贡献,全公司上下有目共睹。李大用因此连续三年获得“渤船集团十大岗位明星”和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标兵称号。今年10月份,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好人发布厅举行发布会,李大用等10名同志获得“辽宁好人·最美人物”称号,我市仅李大用1人获此殊荣。李大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展现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未来,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用更好的成绩报答全市人民对我的厚爱,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李大用说。